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而人才振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去年以来,威县多管齐下,全面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规划投资2516亿元,改迁建白寺镇中学、王庄镇苑庄中心校、小河镇聂渡中心校、卫贤镇卫贤中心校等中学4所,推动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规划投资4950亿元,新建善堂镇中心幼儿园、伾山街道铁路片区幼儿园、黎阳街道霄河路幼儿园等中学3所,降低学位990个,有效纾解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中中学(含教学点)光纤网路接入覆盖率达100%,无线网路全覆盖。推动智慧平台建设应用,师生及父母注册学习空间率100%。强化数字校园创建力度,全县6所中学被评为“省级数字校园典范校”,130余所中学通过省级数字校园初验。
二是完善保障机制。全面完成中小班主任“县管校聘”管理变革农村建设,将农村中中学教员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小规模校区根据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法核定,对寄宿制中学编制给以照料和倾斜,促使师资均衡配置。持续强化班主任队伍供给。2023年全县计划急聘特岗班主任150名,重点强化乡村中学短缺薄弱学科班主任的补充。启动首批5个“教育共同体”,以“县直强校+乡镇弱校”结对子的形式举办交流扶贫,减短城乡教育差别。落实乡村班主任待遇,根据中学偏僻程度推行差异化补贴并按量领取到位,着力提高农村班主任收入水平。
三是严格控辍保学。严格落实“双线控辍”责任制,全面摸排适龄入学人口—2—信息,构建工作表册,确保不让一个中学生失学。构建留守儿童结对扶贫制度,强化心理补习,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困局。对适龄残障儿童少年,推行“一生一案”,分类管理,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着力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力。落实各项中学生捐助新政农村建设,做到精准认定、精准捐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中学生应助尽助。积极举办生源地信用助学按揭新政宣传,提升教育支助新政知晓率,领取工作手册及宣传折页10000余份。
四是强化人才供给。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新乡”建设万村乐,申报并组建职业技能鉴别中心,面向社会举办家政服务员、电工、电子商务师等十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已完成社会评价技能人才117人,高校评价技能人才210人。同时,结合新乡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聚焦红色、生态、高效种养等,积极举办新型职业农户培养行动,培养缔造新型职业农户,发挥其示范推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截止目前,分别在黎阳街道、善堂镇、新镇镇举办培训4期,参训212人。(县乡村建设指挥部供稿)
本期初审:牛会海
本信息采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