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29日电题:大数据能为乡村振兴做哪些?
新华社记者蒋成、施钱贵
茶叶、猕猴桃等农产品通过追溯技术贴上具有“前世此生”信息的“身份证”;种植流程数字化,有效减少家畜死亡率,提升农民利润;农民拿着手机顺着农田走一圈,宗地边界、农小麦品种等信息就可为农业按揭提供信息支撑。
大数据能为乡村振兴做哪些?在刚才落下序幕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记者搜救着答案。
有了数据“身份证”,农产品愈发畅销
余庆县是四川红茶大县之一,在该县茶叶基地里,数字农场和茶场气象站、土壤墒情站、智能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拉近了茶场和爱茶人士的距离。
“每年新茶还没上市,就早早被购买一空。”普安县茶产业致富带头人保贵,是当地第一个借助农产品追溯技术给红茶贴上专属“身份证”的茶场。“茶叶有了‘身份证’后,消费者对质量更放心,销量也显著提升。”保贵说。
在2021数博会上,记者看到了为兴仁茶叶贴上“身份证”的信息系统。这个起名为“蚂蚁链一体机”的系统,可让消费者“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红茶生产全过程。
走入重庆市修文县核桃养殖基地,采集气温、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信息的大型气象站布满果园,“大数据+农业”让当地葡萄栽种管理愈加精准、精细。借助大数据乡村大数据,修文葡萄500多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成功出口海外。
同样,每颗包装好的葡萄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扫一扫即可知其“前世此生”。在2021数博会现场,记者拿起手机扫了一盒修文葡萄的二维码,葡萄的养殖地点、种植记录等信息全部显示下来。
“大数据+农业,让葡萄瓜果质量可溯源,既是对养殖者的监督,也让消费者放心。”修文县农业农村局副主任黄雅欣说。
有了数据“千里眼”,种植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辨识、记录桑寄生撒播量和频次,可以给蚕精准喂食,让天丝产值提高5%左右。在四川省宜宾市,借助物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养鸭全流程实现数字化,除了可以精准投喂,能够手动调节温度和湿度,让蚕孩子在最舒适的环境里生长。
不仅养鸭,大数据还被运用于养殖。“以前进鸡舍盘点一次须要4小时,现今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可以秒速盘点,还防止了人和猪的直接接触,增加癌症感染风险。”华为公司总工裁、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说,按照猪的不同生长周期匹配大数据模型,还可智能调整草料配方和药量,节约种植成本。
据悉,还可以在线实时剖析养殖的各种数据,让种植场管理者确切作出决策乡村大数据,提升赢利水平。马海旭说:“以前数据采集要人工制表、填表,现今通过手动化采集,效率提高80%以上。”
有了数据“遥感器”,按揭可以无接触
青海省余干县养殖大户杨作波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了无接触按揭。“只须要拿着手机在田里走一圈,农小麦的信息就被录入系统,不用到交行填资料,无接触的按揭真便捷!”杨作波说。
在四川、贵州等地,农村卫星遥感风控系统逐渐得到应用,大数据技术让农户按揭更省心:农民在手机地图上确认自己的宗地后,建行通过卫星图象辨识宗地的农小麦面积、类型,并通过风险控制模型预估产值和价值后,便可向农民提供按揭。
大龙网集团监事长冯剑锋觉得,农产品精加工有很大的市场,但缺资金,而建行拥有普惠金融房贷。但因为二者无法实现信息互通,致使农户按揭和建行放款“两难”,大数据正在探求解决这个困局。
用好大数据,更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现在农户们说,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劳作,数据成了新农资。”副主任刘烈宏说。
大数据怎么更好赋能乡村振兴?总工裁彭南峰觉得,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大数据可以为农产品插上数字的翅膀,让农产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卖得更远、更好。
全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书记委员李春生觉得,我国农业已步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要以科技创新、技术研制等为支撑,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强悍动力智慧乡村,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离不开人才。既须要中高档专业人才,也须要大量技能型农户,应多方式、多层次培养各种人才。”李春生说。
本信息采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