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蕲春县彭思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通过建立“四点支撑”、提供“四种保障”,培育了一支“头雁”引领、“鸿雁”支撑、“归雁”反哺、“雏燕”兴巢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建立“四点支撑”
从“单兵作战”到“多方联动”
为帮助农民实现“种田有赚头、日子有奔头”的梦想,该镇搭建科学知识和技能实践的学习平台,扎实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
选准一批培训对象。坚持“实用”导向,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为标准,从贫困户、村级致富带头人、电商从业人员、农牧业实用人才、创业党员、回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选拔130人参加培训。
定优一批培训内容。依托本土资源优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把花卉苗木培养、果园养护、白茶种植、酸米粉加工制作等作为培训基地固定课目,常态化开展培训教学。目前,累计开展特色种养技能实训、农产品营销电商培训等各类实训活动16场次,受益800余人次。
聘请一批优秀讲师。聘请多名种养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做足“特色人才+特色产业”文章,在产业发展中带动乡土人才集聚,推广实用技术,激发创业愿望,增强致富信心,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围绕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型经济组织,建立1个青年人才培训基地、8个田间课堂、5个电商服务站,作为各类人才提高技能的推广站,手把手教导的科研所,随叫随到的辅导站。推行“基地+人才”的培养模式,帮助乡土人才理清发展思路,量身定做增收计划,引导乡土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四雁工程”
从“一雁单飞”到“群雁展翅”
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靠人才。彭思镇大力实施“四雁工程”,充分激活乡村振兴“人”的关键要素,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实施“头雁工程”,铸牢发展“主心骨”。围绕“重选拔、严管理,重实绩、严考核,重激励、严约束”的原则,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配强村支部书记,在待遇上坚持以奖代补、以奖促干;在管理上形成能上能下机制,对表现优秀支部书记,在遴选晋级方面多加考虑,对不胜任、不尽职、工作不力的村书记落实党组织动态调整机制。
实施“归雁工程”,注入发展“新引擎”。为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回归,该镇印发《彭思镇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彭思镇工业园区简介》,从政策扶持、贴息贷款、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面给予支持,搭建平台留人才。截至目前,全镇已引进乡土人才回乡创业15家,注入资金近20亿元,带动本地1000余人就业。
实施“鸿雁工程”,激活人才“内动力”。坚持强化内部造血功能,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发掘和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一支技能出众、示范突出的“鸿雁”人才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将鸿雁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合,邀请县农广校、县人社局等地方的专家教授作报告,举办“艾灸师培训班”“蕲艾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电商营销员培训班”等多种专题培训班,培养出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鸿雁”,成为敢创业、能担当、有作为的乡村振兴助推人。
实施“雏雁工程”,打造人才“蓄水池”。建立“乡镇青年人才库”“乡镇青年人才党员库”“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把一些群众基础好、自身素质强的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范围,通过结对帮扶、挂职锻炼等措施,让后备干部多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帮助后备干部尽快成长。
完善“四大保障”
从“单一支撑”到“多维供给”
为了让人才培育工程良性运转,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供给人才,彭思镇完善“四大保障”,为人才培育提供坚实后盾。
开展特色课堂,为发展聚势赋能。开展“三班一课堂”,在全镇开设8个田间课堂,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村干参加“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班,全镇共计培养了13名“一村多名大学生”后备干部。扎实开展青年干部读书班,网罗镇村两级青年人才、后备干部共计127人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提升青年干部综合素养。开设专题业务培训班,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2022年以来开设乡村振兴培训班总共12次,参加人员611人。
提供产业扶持,多种奖补激励。帮助本土企业和合作社申请“特色淡水产品产业链奖补”“蕲艾产业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等,将优秀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规划”,对引进投资额5000万以上的工业项目并进入市统计库的村及镇直机关进行奖励。
开展金融助力,解决后顾之忧。引导金融机构姓农为农、助农惠农,持续强化“三农”金融服务。2022年贷款16户,共计74.3万,为人才解决发展产业的燃眉之急。
开展职业评定,提升专业认可度。积极响应县农业农村局关于高素质农民评定工作,组织一批掌握专业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参评职称,极大提高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加速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聚集,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本信息采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