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做好驻村工作
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02
在民族地区做好驻村工作
必须搞好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为民族地区驻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杂多县总人口约7.23万,其中藏族人口约占98%,牧业人口约占91%,在这样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做好民族工作、搞好民族团结是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提。
民生事务无小事。树牢为民服务意识、站稳群众立场,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搞好民族团结的最佳实践路径。在驻村工作实践中应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工作。如,通过为当地群众修缮漏雨屋顶、为村卫生室搭建晾晒藏药的晾晒间等行动,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办群众之所需。教育帮扶是驻村帮扶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地区的驻村工作要积极引导当地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通过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让民族地区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如,针对当地小学生课外读物匮乏问题,协调爱心企业为寄宿制学校捐赠画册绘本;针对家庭负担重的高考学子,积极帮助其申请助学金等。
03
做好驻村工作
要聚焦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只有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杂多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北麓,平均海拔4200米,是距离省会西宁最远的一个县,也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多年来,保护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单一一直是当地发展中的矛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需要理解这两项工作的互助性和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变被动为主动。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统筹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决心,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传统畜牧业产业的发展基础上确定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通过季节性轮牧保护生态环境,并在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等环节减少产生的废物,控制污染,实现高产。
04
做好驻村工作
要善用“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驻村工作中,第一书记既要立足自身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又要善于借助外力,善用“他山之石”,动员社会帮扶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帮扶,从而汇聚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接续奋斗。
挖掘社会力量潜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各社会力量都有其明显优势,企业可以加快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社会组织有助于推动乡村善治、公民个人在协同乡村治理方面具有优势,驻村工作应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如,帮扶企业可以将新技术新理念注入当地产业发展,同时培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建立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
始终坚持为民导向。“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主线。在引入社会力量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满足农村的发展需要。坚持最有效地动员,发挥各行各业优势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如,针对帮扶地区基疗基础薄弱情况,协调北京援青医疗队开展义诊活动,并为村民免费发放常备药品;针对村庄环境整治中的突出问题,协调相关企业开展结对帮扶,通过捐赠生态垃圾车、援建太阳能路灯等帮助被帮扶地区解决实际困难。
(作者黄相柏 系求是杂志社派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山荣村第一书记)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