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春定(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贸系主任,“一带一路”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林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2022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2日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党中央发布的第十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提出,到2022年,要围绕产业带动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三项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方面。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 相信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将成为代表们关心的“关键词”之一。 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数字农业和数字村庄是未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发展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
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全球数字化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 数字经济新形态将成为助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以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是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数字农业是以信息为农业生产要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及其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的现代农业。 数字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我国传统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 数字农业依托新的信息技术,可以全方位深入到“耕、耕、管、收”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农业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从而改变以往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途径。 二是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业生产、储运、流通和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为农业产业链提供一体化决策。 三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将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成本,也可以让农业生产过程更加节能环保。
总体而言,数字农业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农业各方面的有效融合,对于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可促进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构建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数字村庄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数字村庄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水平提高所衍生出的农村现代化改造过程。 它是一种以人为本、开放共享、统筹协调的治理理念,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建设模式进行数字化重塑。
一号文件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包括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强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扩大“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场景。农业农村大数据、继续开展数字农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部署。 2020年以来,我国数字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制定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浙江、河北、江苏、山东、湖南、广东等22个省份相继出台数字农村发展政策文件。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村庄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村庄试点工作。 2022年1月,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对“十四五”期间数字乡村发展作出部署,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振兴农村互联网文化等8项重大行动。
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和推动,我国数字村庄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农业农村发展快速融合。 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数字村庄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 一是基层管理数字化应用滞后。 数字农村大数据平台匮乏,村民人口基本信息、土地资源基本信息、生产经营基本信息等农业基础信息严重缺失数字乡村建设,给基层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普及率和覆盖率仍然较低,数字乡村建设相对缓慢。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在数字村庄建设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大部分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农村青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导致从事数字化工作的人才紧缺村庄建设。 四是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的融合程度不高。 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和线下协同,容易导致政务公开不透明、信息不畅通、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以数字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必须从长远和长远谋划。大局观。 充分认识数字农业和数字村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数字农业和数字村庄作为我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作为重要内容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宝,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加快推进种植、畜牧、渔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农业应用先进县市和数字农业龙头企业,争取一批数字农业试点建设以乡镇为单位,在各地实施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发展典型模式,促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提升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和农村管理。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充分调动区域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当地数字农业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研究和项目建设。面向数字农业,建立数字农业领域人才培养与实践体系。 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实训基地; 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等培训资源,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信息工作者、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文化交流方面,依托数字平台,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村民文化生活品质,保护和传承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
在乡村治理方面,利用新媒体功能,尝试打造专属微信群和公众号,让村民及时、全面了解政府信息、工程建设信息等,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讨论。推进农业农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信息获取更加公开透明,提高农村治理决策的科学性。
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和建设数字村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是增进农村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和数字村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今后,我们仍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大规模返贫这两条底线。 主攻方向是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新成就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