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村农业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从此,“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的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并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乡村振兴战略”该怎样稳步推进,各地又有哪些实践经验值得汲取和借鉴?三年来,出版界推出了一大批相关图书,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解析和生动记录。
《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
贺雪峰教授是国内“三农”问题专家,他坚持用脚做学问,在田野中思考中国乡村治理和建设问题。他的《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是研究乡村振兴的重要著作。该书是一本以全局视角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的作品,作者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结构、乡村建设、土地制度、乡村治理以及组织再造等方面对当代中国乡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秉持作者一贯的风格,该书灵感源于田野,文风直白,思维缜密,视野宏大,解答了乡村振兴的诸多问题,对全面准确认识乡村振兴大有裨益。
对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农村,此书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在贺雪峰看来,乡村振兴的目标不是要建设一个跟城市一样“强富美”的农村,而是要维持农村基本秩序,为留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基本的适合生活、方便生产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实现不同区域农村的有效治理。为了达到该目标,贺雪峰在书中强调,乡村振兴战略要通过各种资金和政策支持,让留在农村的农民继续与土地结合起来,解决农民在与土地结合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保证农民获得更高更好的生活水平。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丛书》
该丛书集合了《红旗文稿》杂志社、中央编译局以及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研究员等,历时一年多完成。丛书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共分12册,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及重塑城乡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十二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深层次、全方位地阐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则、实施模式、实现路径。
该书既有对政策的透彻分析,又有鲜活的乡村经典案例,还有权威专家的专业解读,内容生动具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丛书中的《生态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为例,此书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对乡村生态“振兴什么”“谁来振兴”“如何振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和解答,为基层党政机关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供指导。
《美在乡村》
该书是学者潘鲁生教授五年来进行深入调研以及理论思考的系统性学术成果,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回答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命题。潘鲁生以深入的田野考察和文化调研为基础,从民艺学的理论视角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手艺农村、农民画乡、乡愁记忆等代表乡村文化特质和美学价值的诸多内容,在乡村文化产业模式、乡村文化建设主体、传统文化资源存续与再生问题以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体系进行新的拓展,为各地方政府开展新农村建设研究、古村落保护、农村手艺传承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在潘鲁生看来,乡村是文化的家园、情感维系的原乡,书中对于乡村文化的论述是从认识其美学属性开始的。他认为,乡村之美既是具象的乡村风貌之美,是可感的风土人情之美,是理想中要振兴和传承发展的乡村之美,也是人们面对乡村时所报以的情感和美学态度。正是因为如此,乡村之美是认识乡村、理解乡村、求解乡村问题的原点。
《苏北花开——从薄弱乡村到最美乡村》
这是一部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倾力表现以“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姚集镇高党新村、“全国最美十大乡村”双沟镇官路社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魏集镇湖畔槐园等为代表的苏北农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方面的全面振兴之路,写出了当代农民既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的情怀与梦想,形象地凸显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调、步骤与目标,为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农村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念”与“道路”方案。
陈恒礼的文学创作深深地扎根于苏北大地,始终关注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苦乐、理想、奋斗和收获。在动笔创作前,他前往书中所记的高党新村、官路社区、湖畔槐园等地深入采访,在当地生活数月,积累并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他用文字带领着读者走近黄河故道,走近父老乡亲,走近土地上的追梦人,去感受他们在奋进中遭遇的挫败、泪水和屈辱,去体会他们的成功、喜悦和幸福,去看中国农耕社会的巨大变革,以及农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新时代里对自己历史的重新书写。
《走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
被称为“农民老记者”的童禅福花费多年时间,实地走访调查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选择华北平原的河南、河北、天津以及东南沿海的浙江等省市的8村1乡作为考察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概括、提炼,总结出一条走新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农村共同富裕之路,为新时代走向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落地模式和实操经验。
浙江省作家协会原主席程蔚东认为,童禅福带着农民本色,将一个老记者的真情实感全部反映在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思考和寻访路上了。他走过近千个村庄,有些采访是自费下乡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思考了“三农”走过来的历史,他提出“‘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以新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乡村新社区”的主张。
《读懂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
该书作者将五年多来参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及全域旅游等领域的规划设计经验,凝练成25万字的专著。从2015年佘山国际创客村项目以来,作者投身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后又深入参与四川峨边“熊背溪沟”的旅游规划、山东日照康养小镇的概念规划等。
《读懂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通过对当下乡村振兴的“热词”逐一进行解读,如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绿色生态农业、农业4.0、乡村旅游4.0、乌镇模式、安吉模式等,归纳总结出各个热点背后的逻辑和模式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乡村的剧烈变化与发展。作者认为,这种发展在中国当下的民族富强和文化自信的环境中,必将创造一种更伟大的复兴。全书科学总结,高度概括,为规划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提供了了解乡村和乡村振兴新的思路和思考,犹如“一部乡村简明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