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罡 王璇
“合”与“和”
“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懈追求的精神境界与处世之道。“合”指器物上下相合,“和”指音声相和,“合”豪放、重形式,“和”内敛、重内涵。“合”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配合与融合,“和”则强调诸多要素间的调和与共存。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而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会议中,党中央首次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既反映了中央政策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乡村建设的新特征和新要求。
美丽乡村——践行“三合”之礼
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源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与提升,着重强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自2016年起,面对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模仿城镇化建设模式,或机械套用乡创模式,开发方式粗放,导致环境破坏、乡村特色丧失、“万村一面”情况严重、村民主体责任意识缺失等问题,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基于对传统文化维度的乡村解读,在乡建中引入“三合”理念,即“与天地相合、与传统相合、与人相合”,并于2016年在甘肃省临洮县三益村乡村公共空间营造中展开实践,成为此后中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依循的准则。
临洮县三益村,保留原生植物、顺应地形改造而成的公共空间 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供图
与天地相合。指自然和谐、因地制宜的乡建原则,在乡村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尊重自然条件和已有的建设基础,体现在控制建设规模、顺应地势地貌、倚重乡土建材和乡土植物等方面。面对三益村湿陷性黄土坮塬地貌,设计顺应地形,减少土方填挖;保留原生树木,巧用乡土植物,将原本破碎的场地改造成供村民休憩的梯田花园。
与传统相合。指尊重乡土特色与传统文化,强调“节俭”美德,在乡建中秉持建设废料资源化、建筑材料乡土化及废旧器具记忆化等节俭营村原则。在三益村公共空间建设中,中心收集残破砖瓦、废弃混凝土块等废料,以及陶罐、轮胎等废旧器具用作乡建主材,形成独具特色的乡土景观。
与人相合。指发挥主体力量,引导村民参与建设,自主维护。在三益村建设之初,中心与施工方、村领导协商,制定了各类建筑废料的收购价格,鼓励村民参与废料回收。在过程中,倡导匠人带领村民参与建设,形成“技术人员指导、匠人把关、村民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临洮县三益村参与施工的村民,发挥想象力铺砌的地面图案 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供图乡村
和美乡村——蕴涵“六和”之序
和美乡村建设提出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下,其“和美”之“和”需体现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的目标与内涵。
中心继承“三合”理念尊重天地人文的价值取向,将和美乡村的内涵解读为“六和”,即“和于时代、和于自然、和于城乡、和于近邻、和于百业、和于乡党”。中心自2019年以来,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持续推动乡村建设时清晰地呈现出对“六和”的追求。
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以乡土材料建成的现代化广场,成为举办音乐会、论坛等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供图
和于时代。乡村不是城里人怀旧之所,须与时代发展同步。我国正在由 “乡土中国”转变为“城乡中国”,乡村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在抱龙村建设中多采用当地乡土材料,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在保留乡土记忆的同时塑造高品质空间,以满足现代人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借助空间品质的现代化推动村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和于城乡。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一体两面,和美乡村建设应当基于城乡等值理念、构建城乡共同愿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抱龙村处于西安大都市边缘区,规划定位紧扣都市需求,发展高品质乡村休闲度假产业,使得村庄社区化、村民市民化,进而提供治理现代化,促其成为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及和美乡村建设典范。
和于近邻。村庄很难独善其身,须与邻近村庄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国乡村普遍存在“小散乱”的难题,和美乡村建设应做好顶层设计与制度导控,通过村庄分级分类、划分乡村发展单元、明确村庄建设梯次,实现村际协同、破域连珠。中心以抱龙村为核心,划定西安近郊乡村休闲产业示范片区,借助资源统筹提升区域价值,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和于百业。百业虽广,择其擅者而为之;人固贫弱,育其一技而持之。乡村产业发展须发挥村庄资源特色并尊重村民劳动力技能特征,建设“为村产业”而非“在村产业”,乡村产业的根本目的是让村民有尊严地活着,促进村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依靠良好的空间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抱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村,超过1/3的民宿由村民自主投资、经营,目前正在筹建乡村振兴学堂,以全面展开村民培训,促进村民能力提升,全面承担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体责任。
和于乡党。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提升村庄凝聚力,构建基于地缘、业缘的新型乡村社会。和美乡村建设要聚焦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乡村人际和谐,夯实村集体,提升村庄在城乡发展中的竞争力。中心借助“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推动抱龙村构建“校、地、村、企、社”多方共建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村庄自组织能力,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重塑新时代乡村精神。
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民宿产业已成规模 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供图
治将必行,和合致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中国70多年乡村建设发展经验启示我们,只有不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今日之乡村,复杂的利益主体、内外要素与社会治理效能低下之间的矛盾突显,加快推进以乡村治理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工作势在必行。中心将继续以抱龙村为实践对象,探索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在抱龙村率先实现“六和并举”的和美乡村场景。
(作者:段德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王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12月5日12版
责编:丁涛
校对:和新龙
监审:贺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