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中科光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仪”)有喜事了——公司进行第三次“乔迁”,将家安在了位于安徽合肥市高新区的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以下简称“合肥创新院”)产业创新中心16层。其办公面积由刚起步时不足100平方米,增加至600多平方米,企业效益越来越好。
2014年,为实现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合肥创新院聚焦。
十年来,该院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技术孵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四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建立起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大要素紧密融合的“科创+产业”生态体系。
“像中科光仪这样的企业,我们已经孵化了400多家。”7月12日,合肥创新院院长吴仲城告诉记者。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021年7月,中国科大硕士生导师刘旭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申报的项目——“大型特种设备安全性的光纤智能传感技术”,在“科学岛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
随后,在合肥创新院的孵化下,刘旭团队成立中科光仪,致力于“做知名传感领域供应商”。不到两年时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5倍和8倍,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中科光仪发展到今天,是合肥创新院大力扶持的结果。”刘旭说。
作为安徽省首批全创改试点单位之一,合肥创新院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桥梁”作用,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产业赋能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综合枢纽。
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不愿转”“不好转”的难题,合肥创新院制定了一套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针对成果转化研发团队,该院建立“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在技术成果落地并成立企业时,将不低于70%的股权奖励给研发团队,形成激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科研机构。桥梁
针对成果转化服务团队,他们激励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成立合肥创新科技管理合伙企业,将平台研发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中的10%股权奖励给合伙企业,激励合肥创新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团队。
在科技成果转让过程中,该院建立“协议转让为主、评估定价为辅”的科技成果转让机制,使得科技成果产业化后的市场价值估算更加精确。
为了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合肥创新院举办了“科学岛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科光仪就是从这一大赛中诞生的。
吴仲城介绍,合肥创新院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两大未来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乡村、精准肿瘤医疗装备、中医药现代化四个细分产业领域开展成果转化,成功孵化培育出中科美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科本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
截至目前,合肥创新院打造了25个工程技术研发平台,4个公共服务平台,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8个国家级平台资质产业界。
为科创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
“合肥创新院作为科技转化平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创业沃土。”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普瑞昇”)董事长刘青松说。
中科普瑞昇是合肥创新院孵化培育出来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围绕细胞问题展开科技攻关和产业化。
在中科普瑞昇的发展过程中,合肥创新院积极引进各级金融资本投入,针对痛点难点主动嫁接资源、开展培训服务,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023年11月,合肥创新院协助中科普瑞昇完成1.1亿元股权投资,用于公司研发和补充流动性资金。
吴仲城介绍,合肥创新院围绕科创企业成长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创新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综合体。
此外,合肥创新院聚焦产业,汇聚科技、市场、平台、人才、资本、产业等要素资源,成立科创企业成长学院,开展初创企业辅导项目、成长企业进修项目、领军企业赋能项目,加速产业培育。
“我们为科创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服务,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吴仲城举例说,合肥创新院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脑,提供包括质检、租赁维保、科技金融、充电运营等服务。
截至目前,合肥创新院已孵化培育企业超400家,直接参股企业180多家,孵化6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企业入围合肥市新型研发机构首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在合肥所有新型研发机构中入围数量排名第一。
吴仲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主动与国内头部研发平台、头部创新资源汇聚城市开展合作,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