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融安县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狠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任务,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推动乡村振兴出实效
媒体记者参观了解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枫桥经验”。记者 潘锦才 摄
在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通过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村民事务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为主体,以在百年老枫树下议事的“秋枫议事”、议事主题广场议事和开设网络视频会议议事等线下线上等多种形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受益者,群众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巨大改变。成立红白事服务中心与村屯“红白理事会”,详细制定村规民约,有效遏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融合
六寮村山背屯村史馆。记者 潘锦才 摄
屯级议事协商理事会让六寮村群众参与村屯事务建设的热情高涨。作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实验试点单位,2023年以来,融安县六寮村的10个屯级议事协商理事会共收集群众议题22个,召开议事协商会议26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15个。村容村貌越来越美,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村里的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极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寮村山背屯建设的微菜园。记者 潘锦才 摄
融安县浮石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五微”基层社会“微治理”融安模式,打造“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品牌,以推广“数字积分”为抓手,进一步拓展“积分超市”服务应用场景,创新打造“多元参与、智慧赋能、协同治理”的数字乡村“智”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 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1年以来,融安县大良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导向,结合乡村示范点建设,以AAAA级景区石门仙湖为核心,利用209国道南大门和三柳高速路、桂河高速出入口的区位优势,挖掘镇村农业观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游、乡村游、生态游景点。
融安县石门仙湖景区玻璃栈道。记者 潘锦才 摄
游客在石门仙湖景区游览。记者 潘锦才 摄
2022年,石门仙湖景区获评自治区四星级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同时,重点打造的古兰村整村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良北村年洞屯、山口村木林屯等农文旅相结合的示范点已初具规模,示范引领带动了以生态观光、休闲康养为要素的大石门旅游圈经济发展。
构建“3+N”农业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融安县香杉木材加工企业,工人正在进行板材装运。谭凯兴 摄
作为“中国香杉板材之乡”“中国香杉木生态板之都”,融安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目光。香杉工业园区建设、专业香杉加工园区的设立以及众多木材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共同构成了融安县香杉产业的强大基石。目前,融安县有林地353万亩,香杉139万亩,有专业香杉加工园区2个,木材加工企业2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产香杉实木生态板120万立方米以上,2023年全产业实现年产值85亿元,是全国香杉实木生态板生产主要基地。
工人在板材车间作业。谭凯兴 摄
融安县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聚焦“一果一木一草”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3+N”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金桔、香杉、青蒿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安金桔品牌价值达45.4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65亿元,有效带动全县超过10万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脱贫人口4万人,人均单项收入超过1.5万元,荣登2023年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79位,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获批筹建2023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香杉产业总产值达135亿元,从业者达1.5万余人;青蒿素年产量200吨,占全球需求量的一半,产业惠及2万多农户。
引进新能源储能项目 为乡村振兴企业保驾护航
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坚强型智能电网,以及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融安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推进。该项目通过储存和分配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确保在能源生产高峰时段或不稳定的供电情况下,稳定供应电力,为乡村振兴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无人机拍摄的融安县环保储能项目实施地。覃庆和 摄
技术人员在巡检。覃庆和 摄
据了解,该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容量为100MW/200MWh,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站电池系统及功率变换系统均采用户外集装箱布置方案,共配置31套子系统。全站设置1台150MVA主变,通过1回110kV线路接入电网系统。
下一步,融安县将持续加强产业、就业帮扶、保障兜底等政策落实,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截至今年4月下旬,该县脱贫人口2024上半年人均纯收入9544.31元,增速15.94%。